暑期社会实践 | 红色薪火润童心,青春绘就红画卷

发布者:王俊美发布时间:2025-07-22浏览次数:10

夏日的肥城市老城街道井楼社区,涌动着青春热情与童真笑语。近日,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红色薪火”社会实践团的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此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他们以“红韵绘山河,美育润童心”为主题,将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助农实践与艺术美育深度融合,其中退役大学生志愿者的红色课堂与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尤为亮眼,为社区少年儿童和基层发展送上了别样的“暑期答卷”。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便以生动课堂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红韵简笔润童画”课堂上,经典红色影片片段与绘画教学结合,孩子们用画笔勾勒出飘扬的国旗、庄严的天安门,红色印记在童心扎根;交通安全课则通过趣味动画、情景模拟,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提升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退役大学生志愿者高攀磊的红色教育课程,成为活动中最动人的篇章。他结合军旅经历讲述抗战历程,当触及“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伤痛时,课堂庄严肃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誓言铿锵有力。军事体验课上,他以长征精神阐释军姿军步的内涵,孩子们认真练习军礼、军体拳,专注的神情中透着对军人精神的向往。

活动中,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爱国主义美术课上,伴着《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孩子们用色彩诠释红色故事,画作中红色元素占比超预期五成;衍纸手工与葫芦创作活动里,孩子们用衍纸条“搭建”精神“桥梁”,在本地葫芦上刻下爱国祝福,传统文化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




而这场葫芦创作的素材来源,正与实践团的助农行动紧密相关——团队专门深入北部山区张家花峪村,考察当地特色葫芦种植产业,结合专业所长提出“文创赋能”方案,让高校智力资源助力乡村振兴,让小小的葫芦成为连接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纽带。



反诈安全教育采用“情景小剧场”形式,志愿者演绎骗局场景,孩子们踊跃抢答应对策略,实用知识在互动中轻松掌握。“笔墨绘山河·童心颂祖国”长画卷共创活动更是将氛围推向高潮,志愿者与孩子们携手描绘天安门、长城、高铁等元素,稚嫩的话语“我的火箭要从长城飞向天安门”道出纯真的爱国情。



活动尾声,团队走进肥城市老城革命纪念馆,在泛黄的照片、斑驳的步枪等文物前,聆听当地群众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实践团成员感慨:“亲手绘制长卷时的热爱,在触摸历史后才更懂其分量——是先烈热血换来了如今的安稳。”



六天的实践中,红色教育贯穿始终,退役士兵的授课让红色精神具象可感,助农行动则延伸了实践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志愿者以青春之力,既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种子,也在基层沃土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让红色薪火与青春力量共同绽放光彩。(撰稿:马茗卓  摄影:高攀磊、张淑棋、李昊洋、王雅文、孙梦婷、孙紫凝、邢紫萱、谢新可、李令然)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正阳门大街66号
邮政编码:225009
0538-539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