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两课”教学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127发布时间:2009-04-08
  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是我党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高校“两课”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走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前列。特别要在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两课”教师,要把科学发观重要思想与“两课”教学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两课”教学的新模式。
  一、“两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两课”是马克思主义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简称,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多门课程。高校“两课”教学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两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对此各高校领导都有一定认识,但对“两课”教学重视程度与国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多数高校的领导虽然在有关文件和报告中都能给予“两课”充分的重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认识不到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院校既舍不得时间的投入、随意减少课时、甚至可怜的课时计划落实不了,使“两课”教学陷入尴尬境地。更有的院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学阶段已经开过,不按要求开设或者根本不开设“两课”课程。对“两课”教学资金投入不足,与专业课相比而言,在经费划方面,“两课”处于边缘化。由于经费不足,很多活动难以实施。“两课”教师无法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培训、专题报告的机会,特别是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更是没有资金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无法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了解改革开放第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使“两课”教师不能提高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两课”都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几百人以上,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不佳。
  2.学生对“两课”态度的变化。
  第一,由于社会反面影响使学生对“两课”教育持怀疑态度。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观念转变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都使学生的观念正经受着巨大的冲击。社会风气、弄虚作假、贪污腐化等丑恶现象仍然存在。虽然一直坚持反腐败,但是个别领导干部腐败越来越厉害,社会风气越来越令人担忧。“两课”教师对此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口头说服学生确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本身就缺乏学习兴趣的大学生而言,受现实功利主义的副作用影响,对自己的专业课还能稍稍重视一些。由于“两课”针对的是改造学生思想的问题,它不可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学生中存在“两课”学习无用论的心理。
  第二,大学阶段受职业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忽视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自身修养的统一,从思想上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品德课。学生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加强自身修养的统一,从思想上不重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影响。
  第三,当前人才评价的影响。在人才招聘或评价时往往重能力轻品德,因此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普遍认为为了顺利就业,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英语、计算机及各种资格证书考试上,而没有必要在“两课”上浪费时间。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学生要么不来上课,要么上课时做其他事情。有资料显示,“两课”课堂“偶而听一听”占51%,“认真听讲”的只占23.6%,有的大学生很少听“两课”。“两课”课堂上“发短信”、“睡大觉”、“看小说”等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学生只求能过关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
  3.“两课”教师自身的问题
  第一,“两课”教师没有成就感。由于学生思想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两课”教师觉得自己的劳动与付出得不到回应与肯定,有强烈的失落感。加上与专业课教师相比,领导一般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建设,感到冷落感,更是没有成就感。
  第二,“两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两课”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所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迁就学生的娱乐倾向,课堂气氛组织过于花哨,但不重视基本理论的分析,不重视适当的思想引导;有些“两课”教师用多媒体设备代替了教师的讲解,甚至还夹杂着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更有甚者,个别“两课”教师存在一定的品质问题,言行不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4.课程本身的问题。
  “两课”涉及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中外交流空前扩大,人们接触的文化产品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宣传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深入学生思想,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要在新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二、构建“两课”教学的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更新关念,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两课”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对“两课”教学的理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两课”教师的头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真正去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让学生在“两课”教学改革中得到实惠。
  2.建立“两课”教学改革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把“两课”教学纳入全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把社会实践纳入“两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障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并到位,切实抓好“两课”实践教学,把“两课”教学建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规划“两课”教学的实践性工作,把“两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3.创建服务育人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育人环境和人文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把教育学生和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教育教学搞好校园生活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环境培养人,以环境教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覆盖到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形成教师、员工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构建“两课”教学的新模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继承和传播文化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场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伟大纲领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充分认识它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必须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们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的全面发展。
  1.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讲理”,以理服人。由于“两课”教学普遍存在着“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现象,所以一提到“两课”教学改革,便有人主张老师少讲或者不讲,学生去讨论或学生上台讲。这完全是认识上的误区。试想如果学生已达到可以上台讲清哲学理论问题的水平,那还有必要再开设这门课吗?可以肯定,“两课”教学还必须以讲为主,关键是讲多讲少和如何讲的问题。
  在“两课”这种理论性教学中,目前主要的授课方式是以“原理+实例”的方式进行讲授。理论是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结论,实例只是用来证明理论的工具,理论本身的“道理”没有成为被讲授的对象,因而不能“以理服人”。如何讲好政治理论课?首先必须既要深入地钻研理论,又要细致地研究学生,“吃透”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吃透”学生的思想和想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备好课,这是讲好理论课的前提。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觉得理论对他非常有用,对以后学习、工作都会由帮助,他才会感兴趣。但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这样的授课显得枯燥乏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不能靠卖弄技巧,更不能靠罗列奇闻轶事,必须要把理论与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把理论讲活、讲透、讲生动。
  2.教会学生“阅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活动,教师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辅助者的位置,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主动性学习的内化过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优化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使学生懂得阅读,善于思考,获得提高。在“两课”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给学生开出阅读书目,布置学生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古今中外的哲学名著,以及与中国现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和思想,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基本阅读技巧,介绍一些名著的背景资料,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检验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不仅仅只看一些娱乐性的报刊杂志和纯文学的书籍,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内在分析、判断能力和外在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深化学生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3.让学生“体验”社会调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任何理论教学的成果都不是在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应让学生把所掌握的认识成果拿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一再实践”的过程,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首先,利用寒暑假期让学生组成各种团队,以社会上存在的热点问题为社会调查的课题。第二,团队内分工负责展开调查,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和数据。第三,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综合,用“两课”理论知识去分析、阐释存在的问题,最后写出一份有实用价值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这项学生亲自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最终得出结论。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运用综合知识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将来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到社会大课堂去熟悉情况、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积累经验,社会实践是“两课”教学实践的极好形式。使社会实践成为“两课”教学的生动课堂,使教学活动得到延伸,达到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4.形成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搞好网络思想教育,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把网站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把校园网络这块阵地建设好、使用好、维护好。同时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关心的各种问题,通过网上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决策,力争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学生摒弃网上的信息垃圾。其次,把教育融于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如及时向同学们介绍国际国内时事,指导学生在线阅读,激励学生更好的求学做人。
  5. 实行多样化考核模式
  开设“两课”的初衷乃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人。因此,“两课”学习效果的考察应当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同学生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由于“两课”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卷面分数杠杆的作用很有限。需要约束的学生约束不了,对大部分学生只用卷面分数衡量优良等次的量化依据不足。成绩的科学性、实践性不够。实施“两课”教师、职能部门、学院之间的横向联合,配置校园力量,在“两课”考核方法上,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行为多样考查统一设计为反馈式考核模式,使政治思想教育成效与学生素质教育成绩结合起来,体现“两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可以“两课”教研室与学院进一步紧密结合,如“两课”与其他院党总支签订书面协议,由“两课”教师对学院入党积极分子或自愿培训的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系列培训,其成绩加入“两课”成绩栏。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并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地实施“两课”教学改革,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两课”教学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国家又好又快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版权所有(C)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鲁ICP备14028954号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