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重返人类生活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967发布时间:2011-11-04

 

  (宣传中心 石莹)11月3日下午,我校国际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当代著名诗人桑恒昌为东方学子带来一场题为《让诗重返人类生活》的讲座,常务副院长高立明、副院长杨子华出席讲座,讲座由分党委副书记宫淑瑰主持。

 


  桑恒昌老师以其诗歌创作历程为脉络,结合自身坎坷经历倾情讲述着他的“诗意人生”,讲述着他对亲情、友情、乡情、爱情和爱国之情的解读,桑老师说,在国门打开、西风东渐的当今中国,每个青年学生都要有“长子精神”,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面对一些社会不良风气,青年学子要有活出的诗意人生,诗意人生以一个“情”字贯串,我们每个人都要珍视亲情、友情等人世间的宝贵情感,心中有诗情,才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甘堕落。桑老师说:一个人可以不写诗,但心中不能没有诗。在谈到如何写作、如何写诗时桑老师要同学们学会观察生活、要有真情与敏锐的眼睛,要学会构思。桑先生表示,诗是人格、修养、学识的外在诗化。喧嚣不止的大多是经不住考验的声音,精神指向是源自诗人内心的一种高尚追求,诗人的精神质量决定诗作的精神含金量,生命应有深度,矫作或伪装的所谓“生命”无法呼吸。
桑恒昌老师在讲座其间不时穿插声情并茂的诗作朗诵,台下的听众被深深感动着、震撼着。倾听着桑老师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朗读,许多同学热泪盈眶,报告厅内出奇地静,仿佛每个人的心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紧紧攫住。
  讲座结束后,报告厅内掌声经久不息,桑恒昌老师所表现出的刚毅、果敢、博大、深沉、诚挚、眷恋无不深刻地再现着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品格,在他身上中国传统的诗美得到了发扬光大、现代意识得到了同样的糅合与呈现,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完成诗意重铸与价值重构后的美学建筑,那种冷峻的审美、深邃的历史感与豪壮的悲剧意识使他的诗歌表现具有魔幻般的感染力,深深震撼着在场每位听众。
  分党委副书记宫淑瑰在总结时表示,只有拥有一颗诗心,才会永远走在一条充满阳光的大道上,人生也才会有意义、有情趣,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高文化素养。

版权所有(C)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鲁ICP备14028954号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