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具有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物流大数据分析、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熟悉物流系统的基本流程和基础理论;
2.精通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或精通运输、包装、仓储、配送等方面的基本业务知识;或精通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的特点;
3.掌握现代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4.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二)能力结构
1.具备从事供应链设计、物流系统优化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的能力;
2.能胜任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或能够从事物流业务操作和物流企业管理等工作;或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具备信息处理与定量分析的能力;
4.具有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能适应物流国际化的要求;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实践创新能力;
6.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4.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和军事基本素养,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
物流管理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经济学、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物流大数据分析等。
五、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实行3-8年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1年或延长4年毕业。
六、教学基本结构和学分分配
(一)毕业学分标准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60学分。
(二)教学基本结构
1.通识课程平台共计52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32学分。通识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公共素质板块,具体包括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精神与科技进步、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职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身心发展与生命关怀六个板块,共计20学分,且应修满每个板块要求的最低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必修课共计32学分。
3.专业课程平台共计46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18学分;专业方向课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为24学分,包含应修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的最低学分4学分,跨学科大类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中选修,类似或相近课程不得重复修读,已在或需在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中修读的类似或相近课程,不得作为跨学科大类选修课重复修读。
4.实践课程平台共计30学分,其中实践必修课22学分,实践选修课应修最低学分8学分。主要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板块,其中,基础实践包括军训和学校“五个一”特色教育教学工程(第二课堂)等,专业实践主要包括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综合实践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5.第二课堂学分共计5学分。在校期间至少应累计获得5个第二课堂学分也称创新实践学分,主要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专业技能、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旨在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认定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办法按照《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三)课程体系框架和学分分配(见下表)
课程体系框架及比例分配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分的比例 | |
通识课程 | 必修课 | 640 | 32 | 32.5% |
选修课 | 320 | 20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576 | 32 | 20%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288 | 18 | 28.75% |
专业选修课 | 384 | 24 | ||
跨学科大类选修课 | 64 | 4 | ||
实践课程 | 实践必修课 | 512 | 22 | 18.75% |
实践选修课 | 128 | 8 | ||
必修课(合计) | 2016 | 104 | 65% | |
选修课(合计) | 896 | 56 | 35% | |
毕业最低总学时 | 2912 | |||
毕业最低总学分 | 160 |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及比例
通识课程 实践教学学分 |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 | 独立设置的 实践教学学分 | 实践学 分合计 | 占总学分的 比例 |
10 | 1.5 | 30 | 41.5 | 26% |
学科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学科基础课实践学时+专业必修课实践学时+专业选修课实践学时)/16
七、学位授予
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物流管理专业学位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学科基础课 | 06001001 | 管理学 | 48 | 3 | 2 | 必修课 |
05001001 | 统计学 | 48 | 2 | 4 | 必修课 | |
06005072 | 管理运筹学 | 48 | 3 | 4 | 必修课 | |
08003016 | 管理信息系统 | 48 | 3 | 4 | 必修课 | |
专业课 | 90001305 | 物流学 | 48 | 3 | 2 | 必修课 |
90001386 | 供应链管理 | 48 | 3 | 6 | 必修课 | |
90001381 | 运输与配送 | 48 | 3 | 3 | 必修课 | |
90001617 | 物流经济学 | 48 | 2 | 4 | 必修课 | |
90001659 | 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 64 | 4 | 6 | 必修课 |
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要求学位课程平均绩点达到2.0以上。
八、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序号 | 专业技能证书 | 主考部门 |
1 | 物流师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2 | 报关员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九、专业培养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机制方面有如下特色:
(一)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强化“电商物流”人才培养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技术更新和实践创新对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专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信息技术与物流管理相融合,设置并强化“电商物流”培养方向,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电商物流的实践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以及更强的沟通和创新能力,满足“电商物流”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满足企业对高质量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迫切需要的重要培养途径之一。本专业主动与泰安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协议,已建成二十余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基地涵盖教育培训、物流运输、生产制造、包装印刷、商标注册等行业,能够满足本专业实习实践的要求,为实现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设置体现系统性、结构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物流管理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将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融入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设计,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训练+创业实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理论、实践、实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夯实以“第二课堂”形式呈现的“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院系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全方位系统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完整,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谐统一
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结构性设计,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专题课程+隐性课程+实践训练”结构进行设计,基础知识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业能力形成融入创业实战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谐统一。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专业特点
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避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两张皮”,课程设置在确保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突出物流专业特点,更加强调物流业务模拟训练;更加强调校企协同培养,到真实岗位进行创新学习;更加强调围绕物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前沿问题讨论和学习。体现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正阳门大街66号 电话:0538-5397859
版权所有: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数据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