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2.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软件的使用。
4.掌握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以及大数据系统管理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把握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获取新知识;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获取大数据,分析数据,并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
7. 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素质结构
1.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4.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和军事基本素养,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师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核心课程
管理学、金融学、管理运筹学、会计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JAVA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ERP原理与实施、Hadoop大数据技术、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等。
五、修业年限
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实行3-8年弹性学制,学生可提前1年或延长4年毕业。
六、教学基本结构和学分分配
(一)毕业学分标准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60学分。
(二)教学基本结构
1.通识课程平台共计52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32学分。通识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开设公共素质板块,具体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创新创业、体育保健五个板块,共计20学分,且应修满每个板块要求的最低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必修课共计27学分。
3.专业课程平台共计5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17学分;专业方向课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应修学分为33学分,包含应修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的最低学分4学分,跨学科大类选修课可在全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中选修,类似或相近课程不得重复修读,已在或需在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平台中修读的类似或相近课程,不得作为跨学科大类选修课重复修读。专业选修课设置并突出“大数据应用”专业特色,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运用互联网工具,进行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能力,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实践课程平台共计31学分,其中实践必修课23学分,实践选修课应修最低学分8学分。主要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板块,其中,基础实践包括军训和学校“五个一”特色教育教学工程(第二课堂)等,专业实践主要包括本专业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综合实践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5.第二课堂学分共计5学分。在校期间至少应累计获得5个第二课堂学分也称创新实践学分,主要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专业技能、文体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旨在通过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认定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办法按照《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三)课程体系框架和学分分配(见下表)
课程体系框架及比例分配
课程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分的比例 | |
通识课程 | 必修课 | 640 | 32 | 32.5% |
选修课 | 320 | 20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480 | 27 | 16.9%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304 | 17 | 31.2% |
专业选修课 | 516 | 29 | ||
跨学科大类选修课 | 64 | 4 | ||
实践课程 | 实践必修课 | 484 | 23 | 19.4% |
实践选修课 | 128 | 8 | ||
必修课(合计) | 1908 | 99 | 62% | |
选修课(合计) | 1028 | 61 | 38% | |
毕业最低总学时 | 2936 | |||
毕业最低总学分 | 160 |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及比例
通识课程 实践教学学分 |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 | 独立设置的 实践教学学分 | 实践学 分合计 | 占总学分的 比例 |
10 | 13 | 31 | 54 | 34% |
学科课和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学分=(学科基础课实践学时+专业必修课实践学时+专业选修课实践学时)/16
七、学位授予
按要求完成学业,达到毕业学分要求,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位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注 |
学科基础课 | 01002003 | 管理信息系统 | 48 | 3 | 4 | 必修课 |
02001001 | 金融学 | 48 | 3 | 4 | 必修课 | |
07003003 | 会计学 | 48 | 3 | 3 | 必修课 | |
06001001 | 管理学 | 48 | 3 | 2 | 必修课 | |
04002001 | 管理运筹学 | 36 | 2 | 5 | 必修课 | |
专业课 | 03001029 |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64 | 3 | 2 | 必修课 |
03003002 |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 | 48 | 3 | 4 | 必修课 | |
03003001 | 数据结构 | 64 | 3 | 3 | 必修课 | |
03002002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48 | 3 | 5 | 必修课 | |
03005001 | 大数据技术基础 | 32 | 2 | 5 | 必修课 |
注:《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要求学位课程平均绩点达到2.0以上。
八、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
序号 | 专业技能证书 | 主考部门 |
1 | 企业信息管理师 | 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
2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3 | 数据分析师 | |
4 | OCA、OCP | Oracle 公司 |
九、专业培养特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学生培养机制方面有如下特色:
(一)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相融合,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重点打造三大课程群,一是为了构建以JAVA语言和信息系统分析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课程群,从基础到深入再到独立的软件开发,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以保证培养信息系统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二是构建以管理学、ERP原理与实施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课程群,以培养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的能力。三是构建以Hadoop 大数据、商务只能方法与应用等课程为主干的大数据技术课程群,以培养学生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能力,。
(二)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强化“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技术更新快,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技术和知识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则必将会被社会需求无情的抛弃,本专业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设置并强化“大数据技术”培养方向,调整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设置大数据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变革,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专业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相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要求学生既能够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而且技术和理念革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体现系统性、结构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将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训练和培养融入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十、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情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设计,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训练+创业实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理论、实践、实战”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夯实以“第二课堂”形式呈现的“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院系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全方位系统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完整,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谐统一
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结构性设计,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专题课程+隐性课程+实践训练”结构进行设计,基础知识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知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业能力形成融入创业实战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和谐统一。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突出专业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相交叉的综合性专业,要求学生既能够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具备较强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而且技术和理念革新速度非常快,因此该专业在教学中须格外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关注专业前沿的变化,更注重双创式教育。为了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专业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课程设置在确保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完整的基础上,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重视模拟训练;强调校企协同培养,到真实岗位进行创新学习;密切关注本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前沿问题讨论和学习,在今年来大数据迅猛发展的形式下,着重强调大数据与本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体现信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正阳门大街66号 电话:0538-5397859
版权所有: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数据科学学院